信心管理,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对于企业家来说,信心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他对人的假设。是假设人性本善还是假设人性本恶,不同的假设会带来一系列不同的体制安排和管理方法。
信心管理,源于自信,源于信人,源于对人有深刻的假设:不能只雇用一双手,应该雇用整个人;人人想让生命出彩,人人想创造价值;人人具有整体观,人人富有创造性。
在国外企业得到充分实践的“信心管理”,是否适应于中国?这个问题成为企业家们时常议论的问题。许多人认为,每一种管理形态,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背景。信任管理可以在日本的土壤上生长,但是到了中国的土壤上,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在一个总裁班上,有一位企业家就说了这样一个案例。他给他的职业经理人30%的股份,全权委托他来经营企业。三年后他发现,这位职业经理人竟然在云贵川三省,建立了十几个自己的公司,把总公司业务往自己的“蓄水池”里放。看到老板知道了,这位职业经理人很干脆地说:“你不允许这样运作,我就辞职。”辞职后他变本加厉,带走了若干骨干,还公然诋毁公司,抢公司客户。
看着这个企业家无助的眼神,我问:这三年之中,你有没有在与他接触交流时,你的眼睛在看你的手机短信,在一次次暗示他你并不看重他?他回答:有。
我问:你是老江湖,阅人无数。你在跟他交流时,有没有在不经意之间看到他的眼神和气场?一个人在动歪主意的时候,眼睛里一定会有内容。你是不是对他的气场从来就不怎么关注?他回答:是的。
我继续问:三年了,没有一个人告诉你在他身上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你是不是从来就不到现场,不跟一线员工有交流?他说:是的。
我继续问:你的公司这么大,竟然没有健全的财务审计等一一对应的制度,没有起作用的文化建设,是不是?他说:是的。
到这个时候,他自己也明白了,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他有没有把心放在公司上。 “信心”不是关于别人的事,而是关于自己的事。自信不疑人,疑人不自信。那些说中国没有信任管理土壤的企业家,实际上是有一种深深的恐惧。这种恐惧看上去是对环境的担忧,而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担忧。
企业家该问一问自己:你恐惧什么?因为你还不自信,你不敢把自己交托出去,你承受不了生命对你的冲击。
如果你真正去掉恐惧,这涉及一个更为宏大的课题。这里面没有荣耀,停止用说法和概念去接触真理。用你的生命去了解、体验和全部地验证你想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