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现有 418 名学员在线学习
专业硕士
当前位置:专业硕士 > 考试资讯 > GCT
2012年GCT报名问题汇总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3-11-28
0

1、2012年在职研究生工程硕士GCT报名时间?

回答: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2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12〕28号)及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学位中心”)《关于做好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的通知》相关规定: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含GCT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6月25日-7月10日,GCT网上报名网址也是全国统一的,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www.chinadegrees.cn),请各位考生按网站说明和要求完成网上报名,生成并打印《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2、2012年工程硕士GCT如何进行考试?

答:工程硕士主要有两种考试方式:一种是学院自主命题组织的考试,这类考试只有国家教育批准的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才能采取这种招考方式。
一种是先参加全国的统考GCT-ME考试,然后再参加各院校组织的专业测试和面试,这类考试除了国家特批的示范性软件学院招收的软件工程硕士之外,其余领域的工程硕士都要参加全国统考。

教育部规定,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必须有面试的科目,通过面试主要了解考生的知识面,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工作背景等。许多院校都规定,综合面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录取。

3、2012年GCT考试报考工程硕士的条件是什么?

答: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

工作业绩突出: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能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报考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4、2012年GCT考试科目是什么?

答:2012年GCT考试科目: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语文、数学、逻辑、外语。专业基础课两大部分,根据报读专业不同gct考试科目也有所不同。

2012年GCT试卷由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和外语运用能力测试四部分构成。每部分的分值是这样设置的:“GCT”考试中四部分各为45分钟,总计3个小时连续答题,中间不收卷。gct考试科目总分400分,每部分100分。

5、2012年GCT考试网报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GCT考试网上报名时填写的密码一定要记住,以备浏览和修改个人信息时使用。

  2)记住GCT网上报名的编号,现场确认时要凭借网上报名的编号办理手续。

  3)有的地区是邮寄准考证,所以通信地址要填写准确,否则准考证就收不到了。

  4)联系电话也一定要准确填写。专业课考试及调剂时都需要考生准确的联系电话,以保证及时通知各项信息,否则造成的后果考生自己承担。

6、2012年GCT考试接受调剂生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答:接受调剂生时各学校的具体标准因各学校的情况而异。一般而言,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各学校的考题不同,所以在要求GCT考生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复试资格外,一般要求入学考试的统考科目中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两科专业考试科目相同或相近。校内调剂一般是从一个专业调到另一个专业,如果符合上述条件也可能实现,但机率不是很大的。

7、2012年GCT在职研究生上课都有什么方式?

答:因为读在职研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士,周一到周五全是上班时间,只有周末有空,所以,如何上课的问题就成大家都关心的事。各院校也考虑到这样的情况,针对在职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周末班:像这种班比较适合本地人在当地上课。

二、全国班(集中班)

全国班,也就意味着全国各地的同学可以去上在这个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课程。上课方式:平时以网络授课形式上课,再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集中授课。

三、网络班

网络班为远程学习。远程学习目前被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选进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解决了本地学员报考外省院校的烦恼。

8、2012年GCT考试关于无学位录取有什么限制?

答:无学位:是指没有学士学位,以大学本科学历报考GCT的同学,没拿到学位原因无非是没过英语或者补考太多,也有因学习年限超过规定(自考一般要求4年毕业)丧失申请资格等等。无学位的劣势反映在GCT考试中,是面临录取比例的限制。工程硕士可以录取无学位的考生,但是是限制名额的。

录取限额:工程硕士每年招收无学位的考生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若培养单位在水利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领域招收工程硕士生,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所占比例可单列,但不得超过该领域当年录取人数的20%。学校在录取时一般是把有学位和无学位分开从高到低录取的。

9、2012年GCT考试两段制考试方式是什么?

答: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考生。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当年只可选择1个培养单位报考。各培养单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二阶段,达到培养单位相应专业学位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持本人的GCT成绩,到所报考的院校申请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相应工程领域的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各培养单位自行安排第二阶段的报名工作,6月底之前在本单位网页上,公布本单位第二阶段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其它注意事项。持有有效成绩的考生,可以此成绩向任何一个工程硕士GCT培养单位提出报名申请。

10、2012年GCT考试四科主要考察方向是什么?

答:GCT考试为3个小时连续答题,4科的考试时间自己分配,中间不收卷。每部分100分,总分400分。

1.语言表达能力测试:50题。旨在以语文为工具,测试考生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考生对字、词、句、篇的阅读与理解,考察其掌握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的程度,以及运用语言工具表达知识的能力。

2.数学基础能力测试:25题。旨在考察考生所具有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逻辑推理能力测试:50题。旨在考察考生掌握和运用逻辑分析方法的能力。运用给出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综合知识,通过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归纳等过程,引出概念、寻求规律,对事物间关系或事件的走向趋势作出合理判断与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4.外语运用能力测试:50题。旨在考察考生所具备的实际外语水平、外语阅读能力和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外语词汇量、语法、阅读、理解、日常口语等内容的测试,了解考生使用外语的综合能力。

11、问:2012年GCT考试英语和在职英语一样吗?

答:一、专业不同:

需要考在职英语的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的英语是针对公共管理硕士(MPA)、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会计硕士(MPAcc)、体育硕士、军事硕士的入学考试;

需要考GCT英语有: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二、考试难度不同

GCT英语相当于国家英语三级的水平。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全部都是选择题;

在职英语难度高于国家英语四级,有比六级容易一点主要有选择题和写作翻译等题型。

三、考试时间不同

GCT英语考试时间45分钟【GCT考试180分钟总分值400分总题量175道题】GCT英语总分100分;在职英语考试时间一卷90分钟,二卷60分钟,一共150分钟,总分100分。

不管是哪种英语,英语本身并不可怕,只是无论参加哪种考试都需要掌握一个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12、问:2012年GCT考试怎样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答:建议GCT考试的复习一般以3个月左右为一个周期,如果复习时间拖得过久会容易失去耐性。

复习要把握以下几点:(1)购买合适的复习资料,如《GCT考前辅导教程》、《决胜GCT》系列辅导教材。

(2)不能轻视任何一科,也不必过分追求任何一科,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合理分配好自己的时间。

(3)考前针对性的训练。考前模拟实战训练非常重要,一定要控制在3小时内做完4科的模拟试题,熟悉考试节奏。

(4)特别提醒的是,千万不能忽略考场中的科目顺序安排,应该结合自己的思考及心理特点安排好所答的科目顺序。

13、2012年GCT考试什么时候报名?什么时候考试?学费是多少?

答:2012年GCT考试报名时间:6月25日-7月10日,全国统考时间:每年的10月下旬或11月初。

答:学费由各院校自行确定,一般为2万元至4万元之间。其中包括课程费用和论文辅导费用。缴纳的方式一般多采用分三年缴清的形式。

 

专家推荐:

基础不好、时间不够,如何选择合适的GCT辅导教材?

 

 

 

0
考试资讯
资料下载
Copyright © 2011-2021 Lingdian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2090号

联系我们

扫码拨打电话
18610334578
扫码添加微信
微信号:974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