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现有 312 名学员在线学习
专业硕士
当前位置:专业硕士 > 考试资讯 > GCT
山东理工大学2014年在职硕士GCT招生简章
作者:零点启航教育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发布日期:2014-04-15
0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理工科大学。

建校55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弘扬”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73个本科招生专业、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5个农业推广硕士招生领域,拥有MBA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已逐步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有21个学院,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3000余人,研究生2300余人。2007年,学校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13年1月顺利通过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验收;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办学设施齐全。学校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原则,按照”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的建设目标,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校园占地240万平方米,校内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校舍建筑面积106.29万平方米,多媒体教室近300个,运动场面积16.4万平方米,体育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260余万册,电子图书7740GB,中外文期刊26971种(含电子期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49亿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13个,设有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先进的校园网络覆盖全校,并设有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现有1853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77人、副教授55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各类人选17人,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4人,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类人选27人,博士生导师22人。另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及一批校外兼职教授。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大力倡导”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德业双修、学而不厌”的学风。深化学分制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近3年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8部;学校成为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深入实施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计划,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2006年以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0余项,其中,国际奖励3项、国家特等奖5项、国家一等奖72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荣获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拥有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3个,学校被评为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学校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了60余个科技研发机构,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13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项目等180余项;荣获各级科研奖励1200余项,其中2006年、2007年连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英、韩、俄、澳、新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达成交流合作协议。探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多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了9个合作办学项目。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通过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已培养外国留学生近2000人。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科研工作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关键,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名校、开放活校战略,着力提升内涵,着力打造特色,解放思想,开放办学,创新体制,科学发展,为早日建成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面向全国开展以下4种类型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一、工程硕士

1.招生领域(代码)及拟招生人数

机械工程(085201)           150人

材料工程(085204)           150人

电气工程(085207)           150人

计算机技术(085211)         150人

化学工程(085216)           150人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       150人

农业工程(085227)           150人

车辆工程(085234)           150人

工业工程(085236)           150人

2.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11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

(2)2010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录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本校当年录取总人数的10%)。

报考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2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3.培养方式

学制3~5年。实行在职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主要利用假期或周末集中授课,其余时间回原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得少于1年。完成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取得学分且通过论文答辩者,由山东理工大学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作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4.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1)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报名考生于6月20日—7月10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 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并现场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可于10月17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2)资格审查。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的《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以下简称“资格审查表”),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对其所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填写推荐意见,并在其照片和推荐意见上加盖公章。考生在复试阶段持资格审查表、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认证报告等到我校各相应学院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及所在单位负责。

5.考试科目

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考试科目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其中GCT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的全国联考,考试时间为10月27日,考试成绩一次有效,考试大纲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在复试期间进行,专业考试(参考书目见附录1)由我校组织命题,相关测试以面试为主,着重考核考生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

6.录取

工程硕士招生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我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指导精神及报考实际情况自行划定,择优录取。

7.培养费

培养费每人每学年8000-9000元,共计24000-27000元,对于没有学位证的考生加收3000元培养费,具体收费标准请咨询相关学院(联系电话见附录1)。

8.联系方式

邮编:255049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周路12号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在职教育科(鸿远楼607室)

电话:(0533)2783482

联系人:韩老师

网址:http://yjsh.sdut.edu.cn

9.说明

(1)以上报名条件、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如有变化,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文件为准。

(2)“GCT”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英文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试卷由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四部分构成。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考试试题均为客观选择题。试卷满分400分,共175题。

二、农业推广硕士

1.招生领域(代码)及拟招生人数

农业机械化(095109)             100人

农村与区域发展(095110)         100人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095111)     100人

农业信息化(095112)             100人

食品加工与安全(095113)         100人

2.报名条件

2014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且具有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相关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3.培养方式

学制3~5年。实行在职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其中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或500学时,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主要利用假期或周末集中授课,其余时间回原单位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得少于1年。完成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取得学分且通过论文答辩者,由山东理工大学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4.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1)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报名考生于6月20日—7月10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 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并现场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可于10月17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2)资格审查。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的《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以下简称“资格审查表”),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对其所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填写推荐意见,并在其照片和推荐意见上加盖公章。考生在复试阶段持资格审查表、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认证报告等到我校各相应学院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及所在单位负责。

5.考试科目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考试科目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其中GCT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的全国联考,考试时间为10月27日,考试成绩一次有效,考试大纲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在复试期间进行,专业考试(参考书目见附录2)由我校自行命题,相关测试以面试为主,着重考核考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或农村发展、涉农企业和管理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

6.录取

农业推广硕士招生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我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指导精神及报考实际情况自行划定,择优录取。

7.培养费

培养费每人每学年7000-8000元,共计21000-24000元,对于没有学位证的考生加收3000元培养费,具体收费标准请咨询相关学院(联系电话见附录2)。

8.联系方式

邮编:255049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周路12号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在职教育科(鸿远楼607室)

电话:(0533)2783482

联系人:韩老师

网址:http://yjsh.sdut.edu.cn

9.说明

(1)以上报名条件、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如有变化,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文件为准。

(2)“GCT”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英文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试卷由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四部分构成。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考试试题均为客观选择题。试卷满分400分,共175题。

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1.招生专业(代码)及拟招生人数

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30人

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30人

车辆工程(080204)            30人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30人

美术学(130401)              30人

文艺学(050101)              30人

2.报名条件

2011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在职业学校从事2年以上教学工作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在职教师,或在省、地、市级职教教研室(研究所)从事3年以上教研工作的研究人员。

职业学校指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高等职业学校包括专科层次的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3.培养方式

学制3年。实行在职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其中课程学习主要利用假期或周末集中授课,其余时间回原单位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年,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不得少于1年。完成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取得学分且通过论文答辩者,由山东理工大学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作的学术学位硕士证书。

4.报名办法及资格审查

(1)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报名考生于6月20日—7月10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管理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http://www.chinadegrees.cn/zzlk), 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并现场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可于10月17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2)资格审查。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登录信息平台,下载本人的《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以下简称“资格审查表”),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对其所填写的内容进行审查确认,填写推荐意见,并在其照片和推荐意见上加盖公章。考生在复试阶段持资格审查表、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认证报告等到我校各相应学院进行资格审查。不符合报名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及所在单位负责。

5.考试科目

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其中GCT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的全国联考,考试时间为10月27日,考试成绩一次有效,考试大纲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政治理论、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在复试期间进行,政治理论、专业考试(参考书目见附录3)由我校组织命题阅卷,相关测试以面试为主,着重考核考生从事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潜在素质、岗位经历和业绩。

6.录取

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录取分数线由我校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指导精神及报考实际情况自行划定,择优录取。

7.培养费

培养费每人每学年7000-8000元,共计21000-24000元,具体收费标准请咨询相关学院(联系电话见附录3)。

8.联系方式

邮编:255049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周路12号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在职教育科(鸿远楼607室)

电话:(0533)2783482

联系人:韩老师

网址:http://yjsh.sdut.edu.cn

9.说明

(1)以上报名条件、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如有变化,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文件为准。

(2)“GCT”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的英文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试卷由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四部分构成。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考试试题均为客观选择题。试卷满分400分,共175题。

四、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1.申请学位条件

(1)申请者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或者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一定成绩。

(2)跨专业申请者,应在3年内发表或出版过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省级以上刊物,第一作者)或专著,或补修所申请专业4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

2.申请学位流程

为进一步规范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管理体系,从2011年起,国务院学位办启用了“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 (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将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从提出(接受)申请、课程管理、考试管理至学位授予管理的全过程信息纳入全国统一信息平台进行管理。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申请学位流程如下:

(1)我校在“信息平台”发布接受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信息。具体接受申请专业及方向见附录4“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专业目录”。

(2)申请人员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的“信息平台”,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进行注册、提交个人基本信息及电子照片。

(3)信息确认。申请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我校进行现场确认:提交学位证、毕业证的原件及复印件,采集图像与指纹信息,签署《诚信承诺书》等,接受资格审查。

(4)资格审查。我校对申请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将资格审核结果录入信息平台。通过资格审核的申请人自动进入在册申请人信息库,并可开始跟班学习。

(5)课程考试成绩管理。我校组织在册申请人的课程考试,并将成绩录入(导入)信息平台,供申请人查阅。

(6)全国统考考务管理。

①在册申请人通过信息平台报名参加全国统考(一般在3月份),选择考试科目和考试地点,并在线支付考试报名费。

②组考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分配考场,编制准考证,组织考试。

③在册申请人通过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参加考试(一般在5月份)。

申请人应考入场时,将进行指纹验证,验证通过后方可入场参加考试。

(7)论文答辩信息管理。在册申请人在通过我校相应专业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全国统一组织的外国语及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之后,即可通过信息平台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论文答辩申请。学位授予单位审核后组织论文答辩。

(8)学位授予管理。我校按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授予硕士学位的规定和程序受理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学位授予信息将通过信息平台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3.课程学习和考试

(1)经我校资格审查后的在册申请人,交费后进入课程学习阶段。所学课程同所申请学科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相同。

(2)课程学习可按申请学科专业的要求,跟在校研究生随读或通过自学等方式学习所申请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

(3)课程考试:基础外语须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全国统一考试,考试的语种为英语;已列为学科综合国家统一考试的学科专业需参加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其它课程考试须与我校同学科、专业全日制研究生同时、同卷进行。

(4)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必须在5年内通过我校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且成绩合格。5年内未全部通过我校组织的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者,本次申请无效。

4.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

(1)申请人可在课程学习期间或在课程考试通过后的1年内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是本人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应能表明申请人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完成学位论文,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向我校申请硕士学位。

(3)校学位办公室组织对申请者进行审查。通过后,按有关规定进行论文评阅与答辩。

(4)学位授予按我校《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的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授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作的学术学位硕士证书。

5.申请学位费用

(1)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费用包括课程学习考试费、论文指导和学位授予管理费等,学费18000-21000元(校外班另议),具体收费标准请咨询相关学院。

(2)申请人学习期间的书籍资料费、学位论文打印费、到校听课参加考试和论文答辩的差旅费、食宿费、跨专业申请学位申请人补修本科阶段课程考试费等由申请人所在单位或申请人本人负担。

(3)申请人因故提出中止学习,不再申请硕士学位,可以办理中止学习手续,但所交的费用一律不退。

6.联系方式

邮编:255049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张周路12号 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在职教育科(鸿远楼607室)

电话:(0533)2783482

联系人:韩老师

网址:http://yjsh.sdut.edu.cn

注:以上申请学位条件、学科专业如有变化,以国务院学位办发布的文件为准。

0
考试资讯
资料下载
Copyright © 2011-2021 Lingdian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2090号

联系我们

扫码拨打电话
18610334578
扫码添加微信
微信号:974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