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现有 373 名学员在线学习
专业硕士
当前位置:专业硕士 > 在职硕士知识库
五大招数轻松玩转2011年GCT考试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3-11-28
0

        一、准备时间要充分

  学员在GCT备考时间上有一个误区,就是复习的时间不用太多,毕竟考试全是选择题,而且,GCT考试是在职攻硕类考试中难度最小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家最终公布出来的GCT最低录取分数线实际是对应在30%百分位的,简单的说,所有考生的成绩大排名,原则上前70%的考生符合录取条件。另外,从近几年参考人员的统计情况来看,平均年龄越来越小,平均毕业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且,考生越来越重视GCT备考工作,所以,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对于个人而言,随着复习时间的长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是所有考生中的百分位也是动态变化着的,因此,备考时间充分与否对于最终的考试成绩是很重要的。

  建议:备考时间从每年的三月初开始,到六月初完成第一轮的系统复习,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对以往所学的知识点的回忆和整理,同时对比较陌生的学科如:逻辑,在整体上了解知识框架;第二阶段的工作是对前面系统化复习的强化,重点在做题,进行题海战术,可利用手边的习题集(推荐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资料)和网络上的习题。这一阶段工作在九月初结束;第三阶段工作主要是查漏补缺,避免偏科,可以用整套的试卷进行测试,但时间上还不卡的太严格,通过测试找出盲点,进行重点攻破,此阶段工作在九月底结束;进入十月,可以利用国庆假期进行第四阶段的工作——集中时间进行模拟考试,大家在测试时要严格把握时间,至少要做三套以上的模拟试卷,此阶段的重点在于让大家熟悉考试,同时发现自己在考生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四科时间分配问题(非常重要,如很科学的分配时间在中国GCT网上有专门的文章进行论述),答题卡的问题(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被很多考生忽视,经常出现没有时间涂答题卡)等。经过前面四个阶段的复习,相信大家对GCT考试已经不再陌生了,可以轻松应对了,但是,提醒大家,这时还不要放松,因为距离考试一般来说还有20天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要对前面复习的知识经常回忆一下,尤其是经过复习已经掌握的很好的这一部分,做为该阶段复习重点,做到考试的时候能拿分的绝不丢分,减少无谓失误!而且,在考前的这段时间,记得下载准考证,有的地区是要到学校领取的,所以大家一定不能忘记!

  二、教材的选择

  相信大部分的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都会选择当年出的最新的教材,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但是,很多教材的出版都在五月份,这使很多准备在三月份开始复习的考生感到很不方便。其实,告诉大家,由于GCT考试大纲多年没有发生过变化,所以,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不一定要选择当年出版的教材,前一年的资料拿来用也是可以的。2008年以前,很多当年没有卖出去的教材在考试之后都会落架,而今年开始,大部分的教材在考试之后仍然会在诸多的书店继续保留,这也为很多备战2010年GCT考试的同学提供了便利,并且,现在的GCT辅导教材可选择的余地很大,除了前面提到的三家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科技文献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发行机构和多家考前辅导班都有相应的复习资料。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

  对于准备在2011年参加GCT考试的同学,建议大家每天复习的时间不要少于两个小时,在节假日的时候,每天的复习时间不少于四个小时。在三月份开始进行系统复习的时候,能够保证前期的复习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家已经毕业了多年,再重新学习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前期一定要保证每天的复习时间,形成复习的习惯。学习计划,要在学习之前制定出来,同时也要考虑到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因素,以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影响,学习计划要具体到每一天!

        四、互动交流、保持信息通畅

  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要注重和广大的备考人员、往年的考生以及招生院校,专家老师等的交流。与以往的考试不同,GCT考试(shuoshi.china-b.com)是新兴的能力型的测试,所以,通过与广大考友的经验分享,可以让自己进步的更快;与往年的考生交流可以了解到考前、考中和考后的很多事情,让自己在细节问题上避免出现失误; 与院校的沟通,可以让自己更多的了解院校的信息,专业的情况,以及每年招生的政策。

  五、积极备战的心态

  “不轻视、不放松、坚持学习、积极应对!”在整个复习过程中牢记这十四个字,以其作为备战的宗旨,再简单的考试也有人大意落马,只有自己坚持学习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才能最终胜出!

0
考试资讯
资料下载
Copyright © 2011-2021 Lingdianj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ICP备:17069480号 京公网安备11011102002090号

联系我们

扫码拨打电话
18610334578
扫码添加微信
微信号:974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