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办精神,我校招收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欢迎符合条件的在职人员报考.
一、我校具有招生资格的工程硕士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含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包装印刷工程、皮革制糖工程等方向)、化学工程、环境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控制工程。
二、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
2.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三、招生计划及考试时间: 1.2011年招收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学校自定。
2.2011年在职人员全国联考于2011年10月29日、30日进行。
四、报名工作程序及要求: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关于做好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报名工作的通知》(学位中心[2011]23号)文件要求,报名程序如下:
(一)网上报名。
考生须在2011年7月1日至14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为:http://www.chinadegrees.cn/,以下简称“学位网”)“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统一网上报名系统”填写、提交考试报名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电子照片(采用护照证件照片标准,具体要求见学位网相关提示。该电子照片将在《报名登记表》、《资格审查表》、《准考证》、《成绩单》上使用)。考生须按要求提交准确无误的报名信息,否则因此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请注意,网报后务必记住自己的网报号,网报成功后系统生成《报名登记表(样表)》一份,请考生核准相关信息并打印。
(二)现场报名。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自动提示现场确认的具体地点。考生须在2011年7月15日至18日期间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校验身份证,缴纳考试报名费,签字确认考试报名信息。逾期不予办理。
主要程序为:
(1)确认报名信息
(2)采集第二代身份证内电子照片
(3)缴纳报名费
(4)认真检查并阅读《考生报名情况登记表》中的考生信息及考试诚信承诺书等内容后,签名确认。领取《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考生守则及违规处理规则》,并认真阅读。
注:根据国务院学位办[2011]28号文件规定,参加此次考试的我国境内公民(含现役军人及人民武装警察)须使用第二代身份证,无法出具有效证件的考生可使用现有证件进行预报名并签署《预报名承诺书》,承诺与2011年10月10日前取得规定有效身份证件,否则不允许入场考试,所交报名费不予退还。
五、考试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1.第一阶段,考生10月30日上午8:30—11:30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联考(简称GCT)。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合格分数线由学校自行确定。“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生的“GCT”成绩有效期为一年。考生只能报考一个学校。
2.第二阶段。考生本人持符合学校划定分数线的“GCT-ME”成绩单,申请参加学校自行组织的综合测试,择优录取。第二阶段考试分为专业综合笔试、面试(含英语水平测试)两部分,考试时间一般为12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及注意事项另行通知,请关注研究生处网站公告。
六、异地考生报考事宜:如当地考试院同意接收办理,考生可在当地报名并参加考试,必须按我校规定时间进行资格审查。
七、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完成学业。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求选题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业务水平高、责任感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
3.我校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学制为3-5年。
八、相关事宜咨询电话:022-60602933、60273302。传真:022-60600124。联系人:刘老师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