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复试成绩出来之后,算是在意料之中,没有过分的喜悦,更多的是平静与坦然,我知道我的努力值得这样的回报。但是回想起3月前半个月魔鬼般的生活,各种焦虑,压力,纠结,痛苦,依然十分感慨,也更加珍惜这份成绩的来之不易。一切尘埃落定,深夜写长文,完成最后的心愿,给这段考研路画上一个句点。
一、关于初试
初试准备了八个月,其实大家的经验都差不多,分科简单说一下。
数学
5月份做朱杰的一本通,大概做了一个月,第二遍就到了9月份了。然后做了高分指南,花了一周多点,有人觉得这本书比较难,我感觉没有说的那么难,但是可能有点偏,因为我对比过,这本书的选题都是近几年的一些高考题,这就是你感觉知识点不超纲但是题目很怪的原因。高分指南做完我做了名家详解,就是真题了,当时感觉真题这么简单,一下子自信心有点过度,一度想要换志愿,最后还是求稳了。时间关系名家详解的练习题我没空做了,直接做考前冲刺的后面十四套模拟题,这十四套题难度很大,平均每套要错4,5个,所以练练时间控制就好,对于成绩不必太在意。然后又把一本通和高分指南的所有错题做了一遍,12月份开始做太奇和幂学模拟题。
逻辑
7月份才开始看的逻辑,先看了逻辑精点,书不错,适合入门,然后9月份过了第二遍精点。接着看了老吕逻辑,这本书有些老吕自创的方法,对解题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它的例题都是选用的真题,这样就不太方便之后做真题了。然后做了周建武的逻辑真题分类精解,这本书据说有1500题,绝对够刷,由于时间问题我只刷了两遍。然后做了逻辑高分指南,这本书讲解方法很老套,对应试帮助不大,可以不看,但是例题还是不错的,当题库刷了。太奇的逻辑讲义,做了,感觉一般,没有说的那么好。最后就是模拟了,逻辑精点后面有十来套,高分指南后面有三套,再加上太奇和幂学的模考题,这些基本够了。
作文
作文我是11月份中旬才开始看的,感觉有点晚了,尤其这么长时间没动笔了,真的复习的手忙脚乱。主要看了赵鑫全写作分册和陈君华高分指南,自己总结了一些名人名言和万能素材。上考场前论证有效性分析练了5篇,论说文练了2篇。我的字写的还可以,算是考试的时候挣了一点分,写的时候最好把字写的大一点,我看过,这样扫描出来,去掉作文格显得很美观,记住这是个讲究用户体验的社会,让老师赏心悦目,老师不会下手太狠的。
英语
5-9月一直在背单词,看何凯文的长难句。这次英语考得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单词,我用的老蒋的单词,分为30个list,每天背一个list,背一遍就要一个月。老蒋这本书选词还是比较全的,后期做阅读的时候能明显感到很多单词都是背过的。而且配有例句,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对记忆也非常有好处。每个list大约有80个单词,刚开始有三分之一算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整个记忆量是相当大的。背的时候要及时复习,我刚开始只是复习前一天的list,然后背当天的list,这样背完30个list发现list1的生词照样不会。于是我第二遍背的时候改成,复习前五天的list,然后再背当天的list,这样每天要过差不多500个单词,非常痛苦,但是,当这样疯狂的滚动式又背完一遍,我发现记忆效果非常好。后面7,8月份的时候,只需要勾出自己还不会的生词背就可以了,已掌握的可以略过。到9月份的时候,单词复习基本上算是结束了,上了一些测试单词量的网站,大约是8000词左右,给大家做个参考。
阅读刚开始做老蒋80篇,感觉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全对,做了几篇之后弃了。直接上英语一真题,不得不说英语一真题还是很难的,很多时候以为看懂了文章,其实是理解错了,带到沟里了。有人不推荐用英语一的真题,我觉得练习一下还是有帮助的,可以看看文章的出题思路,选项设置,这些英语二也是同样的。今年考完英语感觉不错,主要是阅读我基本上都找到了文章原文的同义替换选项,感觉比较有把握。
翻译我没有专门练习,感觉这一块提高不大。作文我11月份开始复习的,真的比较晚,复习的过程手忙脚乱。先看老蒋的作文,不得不说模板痕迹太太严重了。不过这样也有个好处,就是比较容易学,完全没有模板痕迹的看了也学不会,对吧。只是这样的模板估计很多人用,我后来还是转向了王江涛的作文。这本书英语一和英语二是在一起的,用词并不求新求异,作文中规中矩,比较适合我。另外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常用的高级替换词,常用表达方式和一些好句。小作文总结了十来个书信,但今年坑爹考了通知,我复习的时候看过一眼,算是有点印象。
冲刺模拟
前面说了,管综模拟基本上用的是太奇和幂学的,英语只做过一篇老蒋的模拟,其他的都用的英语二的真题模拟的。时间分配上,我基本是55分钟数学,45分钟逻辑,25分钟小作文,50分钟大作文,最后5分钟涂卡。做题顺序上,我在模拟和考试都是按照逻辑-小作文-数学-大作文的顺序。顺序因人而异,但是两篇作文最好分开写,手不会太酸。由于管综时间很紧,做题时要贯彻一个原则,就是要严格按照分配好的时间做每一部分,各部分不要占用其他部分的时间,比如数学分配的55分钟用完了,不管还有几道题没做,都要开始写作文,不要想着再有几分钟就能做出来。我今年做题坚持了这个原则,才不至于没写完作文。数学时间太紧的话,条件充分性可以用陈剑的蒙猜大法,正确率还是挺高的。相比之下,英语时间就很宽松了,最后写两篇作文还剩下接近一个半小时,甚至有时间打打草稿。
27号初试,上午管综做的一塌糊涂,数学拿不准的就有6个,剩下的也不知道正确率有多少。逻辑先跳过了推理,最后回来做的时候时间不够了蒙了三道。大作文写到最后字也有点草了,最要命的是交卷后发现题目忘写了。中午考完已经万念俱灰,想想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更加痛苦。好在下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坚持做完了英语,发挥还算稳定。
二、关于复试
初试136+89,管综发挥比模拟差太多,幸好英语发挥比较好,拉回了一点分。作为跨考生,我深知复试的重要性,本来想好初试考完当天晚上就开始复习专业课的,但是感觉管综发挥的真的太差了,所以真的没有心情,刷了一晚上考研论坛。真正开始复习大约是一周之后了,复习之前我先数了一下大概的页数,所有书预计看两遍,按复习60天计算,大致每天要看80页的书。先看了基础会计,这本书看了一周,然后看财管,花了一周左右,中级会计看了十天左右,管理会计五天,审计一周,到二月上旬算是四科都过了一遍。南开要求会计参考书是CPA那本,之前看的是东财的,于是开始看CPA,但是这本书真的很难懂,例题又少,硬看了五六天,不会的就略过,看了十二章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买了东奥的CPA视频,看赵小彬的基础班,讲的确实非常好,不愧是名师。只是很多地方讲的过于深入了,很多很细节的知识点感觉复试不会考到,而且我略过了所得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最后几章,实在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消化。就这样看完一遍基础班就到了2月底。还记得大年三十晚上吃完饭,我关掉了手机,回屋看了一晚上的书,现在想想真的很拼。
天津出分最晚,2月27号才出,我之前不敢对答案,怕受打击没心情复习,但是我心里是有个大致的估分的,两科都按最低的来算的话应该保底有130+75,南开去年分数线195,涨十分应该也差不多够了,所以我倒并不是很担心。但当我查到225分的时候,还是着实高兴了一晚,那一晚我没复习,奖励自己放松了一下。3月1号南开贴出了复试通知,才高兴没一天,我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因为我注意到分数线很有可能还是195,这意味着进复试的要有将近160人,而且复试资格审查表要求填写工作经历和职称,有会计相关证书的还会加分,联想到去年两名230+的高分考生被刷,以及60分的及格线,这一切的一切都似乎在表明,南开并不欢迎高分跨考生。难道225分的我注定要成为一名炮灰吗?直到3月8号,南开召开了复试说明会,我所担心的一切终于得到了印证,南开还是非常看重复试的,初试成绩只要过线就可以忘掉了。听完整个说明会,我几乎要绝望了,难道我跨考生就注定不能成功吗?
人生就是这样,越把你推到悬崖边上,你求生的欲望就越强烈,我告诉自己,不能怂,要更加努力的复习,因为我可不想二战。复试真的好早,15号,只有一周的时间。于是,地狱般的一周开始了,我白天看CPA,用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第二遍管会,做了三页笔记。两天的时间看完财管第二遍,五页公式和笔记。会计最后还是回归了东财版的,两天时间前十三章看完一遍,外加所有分录手写一遍。然后管会和财管又快速过了第三遍,审计一直就不怎么入门,考试前两天花了一天的时间过了一遍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试看人品了。14号去天津,在火车上和酒店里又把中财过了第三遍,心里总算感觉有点底了。到考试前,不算去年看的第一遍,总共会计看了3遍,CPA一遍+一遍视频,管会三遍,财管三遍,审计两遍。这一周平均每天学习的时间有14个小时,真的是拼了。
13号,复试前两天南开总算放出了招生名额,40人,1:4的超大复试比,全国无二,心情更加沉重。
说一下复试当天的情况吧,9点开始笔试,时间两个小时。具体题目真的记不清了,论坛里有其他人贴出来了。题型是40道单选,然后会计5道大题(4道分录+1道简答),管会4道都是计算,审计1道,财管4道计算,所有的题目包括选择都写在答题纸上。听前辈说时间有点紧,我先跳过了选择题里所有的计算,有五六道,大约一刻钟做完了选择,接着马上做大题,题目比我预想的要基础很多,之前很害怕考的长股,所得税,特殊销售等都没考,心态也放松了不少,只是时间依然非常紧张,大题除了审计空着,其他都做完了,财管和管会的计算都很简单,只要记得公式基本都是秒杀。然后回过头来做选择题里的计算,这时已经10点半了,计算有一两道比较难,拿不准,其他还好,最后回过头来做审计,到10点钟算是刚好做完,有几道题还想再多写一点的,但来不及了,不过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
我是下午面试,去的比较早,问了几个面完的同学面试题,感觉有的简单有的难,真的看人品。第一场是三选一,选的管会,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抽题,一个信封里面满满的全是纸条,题库还是很大的,听说抽到的题就不会再放回去了,我抽到了“预算中如何区分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蒙了,也忘了可以换题,只好硬着头皮回答,老师的脸色很难看,不断的质疑我,还要求举例子,举了例子他又不满意,总之答的不是太好,不过我始终保持微笑,没有输在气场上。7分钟时间到了,我走出来,旁边的工作人员,一个去年考上的学姐说我抽题跟她去年一模一样,她说这题算简单了,我问她我回答的在不在点上,她说还可以,我才安了下心。
第二场英语,把会计,财管,管会的一些英文专业名词看了看,其他的也没法准备了,其实也没怎么看进去,就当是心理安慰吧,进门问好,先是自我介绍,我说了自己之前的一些工作经历,跟会计没什么关系,老师偏偏问我工作和会计的联系,我硬往会计上扯了一些。然后老师问我学了多久的专业课,我说从去年4月份开始看的书,有十个月了。问我为什么选会计不做本专业了,我简单说了一下,最后谈了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聊了三四分钟,然后抽英语题,“Do you think auditing is important in your company? Why?”念完题马上开始回答,很庆幸这个题还比较适合我,组织了一下思路,主要谈了投资者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审计就是确保财务报表能够真实的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算是比较简单的一个题,考官中间有提问,回答的感觉也不错,最后考官还想问一个问题,但是7分钟时间到了,他就没问,就这样结束了。
最后一场会计,又翻了翻中财的书,但是已经完全没有心思了,快轮到我时我干脆收起书,不看了,在考场外来回走。进去抽题,租赁分哪两种,融资租赁的特点和会计处理,还好我复习到了,特点回答了三条,考官说可以了,两条就可以,然后又问怎样进行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也比较顺利的回答出来了,最后考官说我回答的不错,也不再追问了。但是每人7分钟的时间,必须用完才能结束,于是又闲聊了一下工作的事情,还有怎么自学的会计,遇到过哪些困难等等,气氛很轻松的。
三场面试下来,感觉考官还是更偏爱本专业的一些,对于跨专业的,会计的学习经历会问的比较细,所以跨专业的同学一定要提前学专业课啊。
最终我复试成绩排在前十名,这个分数说实话已经超出我的期望,对这个成绩已经很满意了。
点评一下几本专业课的书
CPA《会计》
这本书语言极为抽象难懂,没有会计基础的人看起来像天书一样,经常一段话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起来就是不知所云。而且例题少,不典型,很多交易和事项没有给出会计分录的实例,不易理解,零基础的人慎用。建议配合东奥或者中华网校的会计视频一起看,效果不错。我比较推荐东奥的赵小彬,上财特聘教师,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会将知识点进行前后联系,举例很多,容易理解,有补充例题。也有人喜欢张志凤的,看个人了。
东财《中级财务会计》
极好的中级财会教材,与CPA教材的前半部分目录高度一致,而且很多章节的文字段落和例题也完全一样,这两本书应该是有某种关系。讲解十分详细,甚至有点罗嗦,但这正是初学者所需要的。例题很多,基本上每一种交易和事项都会有例题的分录,而且详细到同一种交易的不同情况都有不同的例题分录,分录的每一笔款项,比较复杂的都有计算过程,这些对于理解非常有帮助。总之,这是本不可多得的教材。今年南开的出题范围没有超出这本书,所以我比较推荐用这本进行基础阶段中财的学习,效果非常好。如果有的学校要求比较高,有合并财务报表等,这本书就不适合了。
科学《中级财务会计》
这本书是南开周晓苏出的,是去年的指定财务会计书,比东财的要薄,水平不如东财那本,但是如果时间不够,用这本复习也是可以的。今年有人看的这本书,好像也考上了。
人大《财务管理》
这本书不难理解,很多知识点是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常识,但是公式巨多,复习的时候抄了我五页A4纸。南开的财管考的全是计算,所以一定要把书上的所有公式记熟,课后题一定要会做,应付考试就很简单了。今年考题大题好像没有遇到原题,但是公式和知识点都在书上。
南开《管理会计》
这应当是最简单的一本书了,所以面试三选一很多人都选的管会。这本书虽然有500页,但是页面比其他书要小一号,所以翻起来还是很快的。里面的知识点很多也都跟生活中的管理学常识一致,理解起来也很容易。管会的笔试全是计算,而管会的公式比财管少得多,课后题都会做就OK。
清华《审计学》
概念奇多,句式复杂,又难懂又难记,没干过审计的真的有点不知所云,所以这本书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复习的时候也没有重点看审计。而且最要命的是,审计的题目跟财管,管会不一样。后面两科是书上什么样的例题,课后题也是照猫画虎往上套就可以。审计这本书没什么例题,通篇都是在讲概念和一些审计手段。而审计的习题都是案例式的,导致看了题目不知所措,不懂怎么回答。个人建议把审计的一些常见案例题总结一下,网上可以搜到,看看他的答题思路,语言组织,慢慢可以找到一些感觉。
三、关于择校
每个人选学校都有不同的考虑,有的喜欢北上广,有的喜欢985,有的只求能考上。综合起来,不外乎地点,名气,专业水平,考试难度,学费,学制(两年/三年,全日制/在职)这几点。跨专业的可以注意一下复试比,同类型的尽量选复试比小的,另外也要看看专业课的考试范围和难度。这里我没有写就业,是因为我认为一来就业去向不是很好查,二来就业跟学校关系不大,很大程度上是看个人的。很多时候我们说北清复交的就业好,其实不一定是学校教的多么好,而是能进入这些学校的学生本身实力就很强,就业当然不愁。从就业的方面来看,地点因素很重要,有些央企的面试地点就选在北京,本地学生几站地铁的事,你外地的要坐火车去参加,很多招聘会可能只在北上广开,你不能每一个都去吧,这就是地域上的差距。
在具体选学校上,我主要参考了两个会计专业的指标,第一个是“国内首批MPAcc试点院校名单”,一共有21所,基本包括了目前公认的比较好的会计硕士名校,当然这份名单不是很全,比如外经贸,三国会没有包括,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二个是“香港会计师公会认证”,目前比较知名大学的会计专业都通过了这个认证,所以这个认证可以算是学校在会计教学质量的一个保障。
四、关于南开
记得面试完那天晚上,我独自走在南开的校园里,与很多人擦身而过,沐浴着大楼与大师的氛围,也回忆起自己大学的青葱岁月,感慨万千。
今年南开的复试比接近1:4,而且复试时间又这么早,摆明了对跨专业的不利。但是,我要说,南开依然是跨专业的比较合适的选择,为什么,因为题目真的很基础很基础,只要按指定的教材复习到位了就可以考一个好成绩。我从零基础自学会计到最后复试排到前十名,已经证明了南开并不歧视跨专业的考生,能否考上完全在于你努力的程度。我9月份之前已经把4本书看过一遍了,初试完也算没有放松一直在复习,但依然感到掌握的不够牢固,所以跨专业的一定要提前学专业课啊。
今年是按复试比1:4划线(去年大约是1:2),分数线是195分,而且奇葩的是今年还缩招了,60个缩到了40个。如果按照一般的1:1.5划线的话,也就是60选40,分数线可能要210左右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排名,不要被195的分数线迷惑。复试成绩出来后,我研究了一下,总成绩=初试300/6+复试笔试100/4+复试面试100/4,满分是100分。可以看出初试成绩差6分的话,总成绩只差一分,所以初试过了真的可以忘掉了。初试成绩前40名考生,刷了19人,接近一半。复试成绩前40名考生,只刷了3人,这3人由于初试成绩太低拉低了总分。而且南开规定复试成绩小于60是直接刷掉的,今年就刷掉了两个230+的高分考生。复试第一名的考生,初试是195分,成功逆袭。可以看出,复试基本是决定能否考上的关键。而且高复试比这一趋势应该还会延续,毕竟初试不考专业课,吸引了很多人投机,这样对于学校选拔真正会计人才不利。
五、关于心态
其实,考研最折磨人的不是体力上的劳累,而是心累。当你决定要考研的时候,是否真的下定了决心,这很重要。如果你下不了决心,复习的时候就没法专心,因为你总觉得还有别的出路。这样的话没有破釜沉舟的信念,你很难看得进书。考研是孤独的战斗,应当尽量与周围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大四的而言,当你听到同学们接到一场又一场的面试,拿了一个又一个offer,我相信你很难不心动,一定会有心态上的波动,所以如果有好的工作,请再问自己一次,为什么要考研,是否一定要考研。如果你还是决定要考,那就尽量屏蔽掉所有找工作的信息,安心的复习。对于在职的而言,很多大龄考生,可能同学都已经事业小有所成,结婚生子,买车买房了,朋友圈里不是各种吃喝玩乐,就是满世界旅游的照片,再看看自己还要挑灯夜读,这种落差是非常影响复习的。所以,如果你的心里承受力不强,该屏蔽的就屏蔽掉吧。考研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因为各种难题和外界消息而自卑,焦虑,要学会调整。推荐读一读台湾清华大学彭明辉老师的文章《生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每当我失去勇气时,读一读这篇文章,总能给我信心。
六、关于未来
复习最艰苦的那些日子,总是幻想着自己考上的那一天,要做这个做那个做好多好多因为考研而耽误的事,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后,却什么也不想做了,或许,这就是生活。
当下中国的年轻人始终面临着纠结的选择,那就是去大城市打拼奋斗,还是留在小城市安心生活。去大城市当个小白领,外表光鲜,内心的苦楚也许只有自己知道,拥挤的地铁,高不可攀的房价,每天让你睁开眼的不是梦想,而是生存的压力。但是,回到小城市一样无解,这里没有关系寸步难行,更别提什么职业上升空间了。只是,当我看到那些即便在投行工作的顶尖Quant们,也依然有着各种的痛苦和不安。我释然了,也许,做什么样的选择,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考上研究生,其实,只是打开了一扇门,今后的旅程才刚刚站上起点,不管怎样,终于有一条路,可以让我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