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阅读需要的知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凡做事都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阅读是由认知文字开始,去理解词语,把握内容材料,再通过分析结构技巧,去领悟文章的思想观点,所 以,阅读,不以一定的语文知识做工具,也是难以顺利进行的。巴甫洛夫说:“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应先通晓科学的初步知识。” 下边就现代文综合阅读需要哪些知识作些介绍。文言文综合阅读需要的知识放在文言文阅读部分里去介绍。各种能力是在运用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也将它们放 在现代与文言文综合阅读里去说。 现代文综合阅读所需知识大体上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有关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的语文基础知识;二类是文章背景知识;三类是阅读学的知识。这里只谈掌握必要 的语文基础知识。
现代文综合阅读题既然是由各种各类单项知识题组成的,当然与单项知识题有共同点,所以解答综合阅读题,自然要以会解各种各类单项知识题为基础,因此,掌握 各种各类单项知识就是不可缺少的前提。现代文综合阅读用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文字、词语、语句、修辞、标点、篇章及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样。为了便于训练 和避免重复,如前言所说,我们将文字、修辞、标点、篇章知识放在写作部分里,从运用的角度去讲解,这里只就词汇、语句及文学、文化常识等,从理解的角度加 以解说与训练。
第一节 正确掌握词语(包括成语) 语言里所有的词构成了语言的词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前连语音、文字,后连语法、修辞,又是色彩风格的集中体现,所以是学习现代汉语的节骨眼。 掌握词语,重点是了解词的意义、特点、作用,把握词的使用规范,懂得用词的基本技巧。核心是能根据语境辨别词义,做到准确理解和正确地使用。
一、根据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声音是词的物质外壳,意义是词的内容,二者是约定俗成的,具有客观性、概括性、社会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个 人不能随意改变。所以,掌握词义很重要。 (一)了解词义与宇义的关系 词义以语素意义为基础,不全等于字义。在单音单纯词里,二者是一致的,如“水、火、牛、羊”。在复音单纯词里,联绵词不能分开讲,如“扶摇、窟窿”; 象声词与译音词只是借音,都跟字义无关如“乒乓、逻辑”。在合成词里,字义只是理解词义的重要基础与线索,如“消息、委顿”;比喻义不能照字面死抠,如 “包袱、碰壁”;成语不能用字面或今义去解释,必须追其来源,如“胸有成竹”“望洋兴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合成词的词义也不都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 加,而是语素意义的融合与升华,所以都不可照字面意义去机械理解,不能望文生义,要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如“白菜、动静、黄泉”。当然,吃透字义有助于理解 词义,这是无疑的,如“虚与委蛇、走马观花、司空见惯”。 (二)了解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词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词,最初的时候只有一个意思,叫做本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入,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使用范围的扩大,总要有 些新义派生出来,这就使词具有了多义性。所以,现代汉语里,除了一部分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法律用语和最初的新造词是单义的外,大部分都是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除了本义外,还有不少转义,有引申义,如“兵”,就有“兵器、士兵、兵临城下、兵荒马乱、兵不厌诈、纸上谈兵”等多个含义;有比喻义. (不包括尚未固定下来的临时性的比喻用法),如“苦海、刀山”。 另外,词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还有不少的言外之意。像因比喻、双关、借代、委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产生的临时性的比喻意义(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双关 意义(腊月的萝卜冻(动)了心了),借代意义(六月天兵征腐恶),委婉意义(送他上西天算了)。还有像因词语使用中的主观性而产生的不同理解。比如,有个 小男孩看到某办公室门上挂着“非公莫入”的牌子,就大摇大摆地进去了,有人问他:“你怎么进来了?’’他说:“我是公的,怎么不能进来!” 上述现象,都可使词义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但要明白,词在词典里作为语料静态存在的时候,虽然是多义的,然一旦进入了一定的言语环境,那 它就只能有一个意义是正确的了,这叫词在使用中的单‘性。所以,准确辨析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言语环境里使用的是什么含义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不能准确地理解 语句的意思,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三)了解同音词意义间的区别 一个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如果还能找到它们历史的或现实的联系,那就是一词多义;如果已经找不到它们之间有任何关系,那它们便是同音词了。比如“花 (朵)”与“花(钱)”就是同形的同音词。对这类同形的同音词,我们只要记住各自的意思就可以了,没有理解运用上的太大困难。比较容易相混的是异形的同音 词,在口语中会带来某些误解。比如“期中考试学生全部及格”与“期终考试学生全不及格”,如果不看文字,那是不易听清楚的。不过这类同音词也不会造成很大 问题,因为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办法加以避免。比如将“期终”换为“期末”,将“全部”改成“全都”,就可以清楚地区别开了。真正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错的,是 其中意义相近的异形同音词(包括部分音近的词),如不把握其间意义上的差别,是很容易用混的,这也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之一。 例如:指出下边语句的横线上,哪句可填进“以至”,哪句可填进“以致”: A.他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祖国,——生命。 B.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C. 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D.这是她近来老想不通、——非常苦闷的问题。. “以至”与“以致”是同音词。“以至”着眼于从此至彼,表示“直到”,也表示由某种情况产生的结果。“以致”着眼于招致,表示由某种原因造成的结果, 而且是不好的或不希望的结果。据此AC应填进“以至”,BD应填进“以致”。 这类的词还很多,应注意掌握。例如:报复、抱负;爆发、暴发;变换、变幻;篡改、窜改;处世、处事;度过、渡过;法制、法治;反应、反映;抚养、扶 养;沟通、勾通;贯注、灌注;国事、国是;功夫、工夫;检查、检察;截至、截止;界限、界线;克服、克复;刻画、刻划;权利、权力;启示、启事;熔化、溶 化;事务、事物;委屈、委曲;需要、须要;必须、必需;意气、义气;施行、实行。 同音词虽然有以上易混的问题,但也有其长处,那就是可以构成修辞上的谐音双关,使语言幽默生动,寓意深长。只要我们在实际运用中,注意把握其区别,是 可以扬长避短的。 2.句中对照替换法 就是把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经过对比、分析和置换,找到它们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搭配关系以及词性、句法功能方面的差别。这需要找一些或自造一些 例句(必须正确)。 例如① 他知道父亲有一种奇怪的成见,以为军官都是赌客和挥霍者。 ② 分队长同志,我有个意见:你得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 “成见”和“意见”都有“见解、看法”的意思,在这两个句子里虽都作宾语,但不能互相替换。为了找到它们的差别,我们可以给这两个词替换搭配一些动 词,则可以发现,可以说“发表意见”“提意见”“交换意见”“意见很好”等,可以说“不能有成见”“不抱成见”“成见太深”等,但却不能换过来用。这样, 我们也就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别:“成见”着重指“先人为主,不愿改变”的死看法,多用于人,适用范围较小,贬义词。“意见”泛指一定的看法,包括正确的、 错误的、不满的,用于人也用于事物,适用范围较广,是中性词。 3.使用情况判断法 即根据同义词在使用频率上、通行范围上和出现场合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情调色彩,来辨析其差别。例如: ① 对不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事,决不允许任何人袒护和包庇。 ② 你偏向她,我不干。 “袒护”和“偏向”都是贬义词,表示出于私心不公正地向着某一方。根据上例和日常生活中这两词的使用情况看,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在于:“袒护”适用于 书面语体,语意较重;“偏向”适用于口头语体,语意较轻。 4.运用反义词推究法 就是通过同义词的各自相应的反义词的不同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别。例如: ① 思想上不能麻痹大意。 ② 他现在思想上都有点麻木了。 直接要辨析例中的“麻痹”与“麻木”的细微差别似乎不易,若通过它们的反义词来判断就容易些。“麻痹”与“警惕”构成反义词,故其着重指对可能发生的 危险或错误倾向疏忽大意,失去警觉。“麻木”与“敏感”构成反义词,故其着重指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没有感觉。 (六)了解同义词的积极作用 恰当运用同义词,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可以使语言精确、细致。例如: ① 在影片《难忘的1919》中,当英军败退时,有人向斯大林报告说:“英国船撤退了。” ② 斯大林马上纠正说:“应该说是逃跑了。” 在这里,一词之差,体现了说话人的不同感情。“撤退”只是客观的叙述;“逃跑”则带着说话人的强烈的感情,揭示了失败者的狼狈,表现了胜利者的自豪。 2.可以体现鲜明的语体风格和感情色彩。例如: ①希望我全体人民,一律安居乐业,切勿轻信谣言,自相惊扰。切切此布。 这是毛泽东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结尾的一句话,在这里,作者恰当地运用文言词语“切勿”等代替口语里的“不要”等,庄重而严肃,十分得体。 3. 可以深刻揭示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例如: ①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是小说《孔乙己》里孔乙己在为自己的偷窃行为辩解时说的话,作者利用“偷”与“窃”这组同义词在古代并不同义的差别,活现了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旧知 识分子死要面子的心理与可怜情状。 4. 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避免重复。例如: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这是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一句话,在这里,作者利用同义词“骄傲”和“自豪”组成错综修辞,使行文错落有致,丰富了文意,避免了重复。 5.连用同义词可使语意充实,语势强烈,收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例如: ①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是《谁是最可爱的人》里的抒情语句,作者将满怀激情地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话,以连用四组近义词的方式排比说出,就很好地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强烈敬爱 之意。 6.可满足修辞上委婉与讳饰的需要。例如: ①“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的问。“老了。”“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 作者在这里让长工用“老了”一词来婉转地说出祥林嫂死了,体现了长工当时的心情 和忌讳,符合长工的身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7.能构成合成词或成语 利用同义词作语素,可以构成许多语气强烈、形象鲜明的联合式合成词或成语“爱慕、安慰、幽静、充足、仁慈、家喻户晓、狼吞虎咽、雷厉风行”等等。 (七)把握反义词的意义和对应关系 1.反义词的基本类型 反义词是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这是客观事物矛盾现象的反映。有意义完全相反,互相排斥,无中间概念的,叫绝对反义词。有意义互相对应,但并不互相排 斥,有中间概念存在的,叫相对反义词。注意:反义词应是同一意义范围里的词。不同范围里的词(小与瘦),或否定的概念(高与不高),都不是反义词。也并不 是所有的词都有反义词。反义词以形容词为最多,动词和名词较少。例如: ① 人人要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② 千万不要做违法的事情。(“守法”与“违法”是绝对反义词) ③ 他没来过这里,感到非常陌生。 ④ 今天来的人,我都很熟悉。(“陌生”和“熟悉”是相对反义词) 2.反义词关系的灵活性和确定性 反义词关系不是简单地一一相对或一成不变的。单义词当然只有一个反义词了。多义词则可能在不同的含义上有不同的反义词,这样一个词就可能与几个近义词 都能构成反义词关系。例如: ① 年岁虽然大了,但是并不糊涂。 ② 头脑一直很清醒,只是身子没劲。 ③ 这件事都把我闹糊涂了。 ④ 这件事他记得很清楚。 ⑤ 他本来就是个糊涂人,再说也没用。 ⑥ 这小伙子可是个明白人,一点就透。 从上例可以看出,“糊涂”在不同意义上有不同的反义词。其中①③⑤句中的“糊涂”分别与②④⑥句中的“清醒、清楚、明白”构成反义词关系,并且不能互 换。 还有的词之间在静态意义下没有明显的反义词关系,但在一定的语境里也能构成反义词,可算是临时反义词。当然也要注意,反义词之间的关系虽然是灵活多变 的,但在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一个词跟哪个词构成反义关系则是确定的,是没有任何灵活余地的。例如: ① 我们的痈疽是他们的宝贝,那么,他们的敌人,当然是我们的朋友了。 例句中的“痈疽”与“宝贝”本不是反义词,但在这样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它们却成了非常恰当的反义词。 3.了解反义词的重要作用 反义词能揭示矛盾事物的对立面和对立性,在语言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 1 ) 利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对比、映衬、仿词和反语等修辞,以突出事物的矛盾性,揭示事物间的辩证关系,使观点表达得鲜明、透彻、有力,收到幽默、嘲讽的表达效 果。例如: ①满心“婆理”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姑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 例①仿照“公理”造了“婆理”,深刻揭露了绅士们这帮反动派的走狗口是心非的歪理,及其替女师大校长杨荫瑜帮腔的嘴脸,也讽刺了杨荫瑜以婆婆自居的封 建家长面目。 ( 2 ) 连用多组反义词可使思想表达得更充分细致,有强调与增强语势的作用。例如: ① 一个人坚强还是懦弱? 诚实还是虚伪? 文明还是粗野? 文雅还是粗俗? 慷慨还是自私? 温柔还是粗暴?……是任何政策、法律难以规定的。 例中连用六组反义词,就将文艺教育改造人的灵魂的重要作用突出鲜明地表达出来了。 ( 3 ) 利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含义深刻充满哲理的警句,使语言含蓄而富有感染力。例如: ①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久而又最短,最易被人忽视而又最易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上例用反义词构成警句,就把时间的特点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了,很有启发警醒作用。 ( 4 ) 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辨析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例如: ① 这是个小城市,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② 他不爱看书学习,所以知识贫乏得很。 ③ 他从未走出这座小镇,见识贫乏。 ④ 他一直做这项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⑤ 他博览群书,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⑥ 他无书不看,学识广博。 “贫乏”是个多义词,要想知道前三句中“贫乏”的不同含义,只要分析一下后三句中它们的三个反义词就清楚了。④句中的“丰富”与①反义,可见①中的 “贫乏”指数量小。⑤句中的“渊博”与②反义,可见②中的“贫乏”指缺少不深。⑥句中的“广博”与③反义,可见③中的“贫乏”指范围窄。 ( 5 ) 利用反义词可以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 ① 你放心,准备的建材富余很多。 ② 我说的这个人家,生活很富裕。 ③ 我算了一下,资金还短缺不少。 ④ 他生在山村,家境贫穷。 例①②句中的“富余”和“富裕”是组同义词,它们的差别,看一看③④句中它们的反义词“短缺”和“贫穷”就知道了。“短缺”指数量不够,它的反义词 “富余”自然指数量上多了。“贫穷”指生活困难不宽绰,它的反义词“富裕”自然是指财物充足了。 (6)在构词上利用反义语素或反义词,能构成许多概括、鲜明、生动而又对比性强的合成词、成语或谚语。如“旱涝、断续、阳奉阴违、苦尽甘来、除弊兴 利、满招损谦受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