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纷纷来华“寻梦”。《华尔街日报》近日报道,三分之二的欧洲商学院申请人数在经过几年的稳定增长后开始下滑,越来越多的学生改申欧洲以外国家的学校或者欧洲学校的海外分校。以霍特商学院为例,2011年其上海校区的人数就翻了一番。
霍特商学院调查显示,其上海校区2011年MBA毕业生人数约为30000人,而1991年仅为91人;2011年EMBA毕业生人数约为26000人,而2004年仅为2447人。霍特商学院目前的在校生中,约20%来自北美洲,30%来自欧洲,20%来自拉丁美洲,30%来自亚太、中东和非洲等其他地区,华裔少于3%,而中国本土学生人数则为0。自2006年起,这些毕业生中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在中国就业。
来自美国的Ryan Fox目前就读于霍特商学院上海校区。他告诉记者,提高自身价值是他来中国的主要原因。“这里的生活也非常有趣,比如说在上海你可以接触到很多地方的文化。”他曾经在韩国首尔的一家非政府组织做过四年私人教育,对韩国和美国的文化都了解,所以“希望能在中国嫁接韩国和美国的文化,并弄懂纯西方文化背景的人如何在中国做生意”。
根据霍特商学院的调查,其上海校区学生来华求学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一是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和良好就业市场吸引;二是为家族企业开拓中国市场;三是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学习中文。
Niche Talent Search的合伙人邱正浩指出:“目前中国高端人才市场存在10%左右的缺口,尤其缺乏中层管理人员。”王李亚洲资源公司CEO王承伦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如今不仅外资企业,很多想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大公司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MBA。
在这些企业中,MBA一般从事战略管理、投资、商业运营/运营管理等高端管理工作,双语和商业管理能力是最基础也最核心的素质。10年前,基本上只有外籍MBA才能胜任这些工作,但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大,海外归国留学人员、本土顶尖商学院MBA、具有外企工作经验的本土人才(例如跨国公司的中国籍管理培训生)、归国华侨等人数激增,外籍MBA已不再“无可替代”。
相对于中国本土人才,外籍MBA更具有国际意识,更熟悉国际操作规范,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软实力和情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需要一整套而非仅仅单一一项技巧,而外籍MBA在软技巧应用方面要略胜一筹。”王承伦指出。
但在中文应用能力、可调度性、薪资期望等方面,外籍MBA则存在一定差距。来自意大利的Federico Torreti和来自巴西的Vivian Wang告诉记者,中文不熟练和缺乏本土工作经验是他们在中国求职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霍特商学院职业发展经理叶明表示,对外籍高端商业人才而言“中文”的意义有两层,首先是作为基本的沟通工具,“80%的外籍毕业生都从事了和市场相关的工作,每天要和中国籍同事及客户进行大量的沟通”,其次是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简单地说几句中文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诸如"关系"之类的中国商业文化”。